阅读历史 |

阿燮(2 / 3)

加入书签

冒了一头汗,推了门想要出去走走。

凉城海拔一千多米,与蓟城相比,云少,空气薄,春末时凉时晒。阳光灿烂时,天空是深邃的蓝。

她顺着墙边有点儿阴凉的地方往前走,漫无目的。事实上,她此刻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

走了十多米,遇上一户人家坐着个看上去与她年纪相仿的姑娘。

手里抱着个小婴儿,旁边还站着走路还不算稳的男孩儿。

他们眼前突然走来个娇俏的美人,大大小小一家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姜斐看。

姜斐倒是没有半分不好意思,与他们对视几秒后,冲他们招招手。

抱孩子的姑娘长着高颧骨,眼睛眯成两条缝,她反倒被姜斐看得不好意思,低下头,摆弄着婴儿的小手。

“小姜?小姜!”

有人叫她,姜斐回头,没看见熟悉的面孔。

“这边,在你右边。”

赵慧荣喊道。

她正坐在个电动三轮车上,转着身,“你吃饭了没?”

姜斐摇摇头,“阿姨,你们去哪儿?”

“去镇上,送菜去。”

姜斐眼珠一转,“那能带上我吗?”

赵慧荣看着三轮车上挤一挤还有位置,便道:“上来吧。”

他们停在镇上的某条街,挨个给街上的每一家餐馆送菜,最后选在一家窄小的面馆解决午饭。

姜斐要了一碗牛肉面,趁着拿纸,将其余三人的钱也付了。

他们聊天,说着方言,语速快,姜斐只能听懂七七八八,见他们说起送菜的事情,她抬头问赵慧荣,“你们几天来一次镇上?”

“三天来一次。”

“那可以以后每次都带上我吗?”

姜斐刚刚观察了一下,这小镇依旧简陋,但起码有超市之类的,餐厅虽然都是苍蝇小馆,但可比她自己做得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就说这碗牛肉面,五块钱一碗。虽是不见半点肉腥,但萝卜和面条却是足量,而且辣椒油也管够。她吃得浑身是汗,却觉得胃里饱了也是一种心安。

姜斐长得漂亮,也不娇气,能吃能乐,几个村民都挺喜欢这个城里来的姑娘,开车那个姓杨的大叔果断点头,“行,那以后我们都叫上你。”

*

出去晃荡了一圈,发根有沾上了土。姜斐对着镜子甩了甩了头发。知道凉城本就水源不充足,哪敢一天洗两次澡。她忍了忍,瞧着现在黄昏已过,凉快许多,于是出门绕着村子遛弯。

恰巧又遇到上午的那家人。

孩子坐在地上,高颧骨姑娘正弯着腰掰玉米。姜斐拖了个凳子过来,也坐在她身边,“我帮你。”

对方不善言辞,露出一个腼腆的笑容,小声说:“谢谢。”

玉米硬邦邦的,姜斐的大拇指都红了,才掰下来两个,她抬头看着那两个吃手的小孩儿,问:“他们是你的孩子吗?”

“嗯。大的是男娃,小的是女娃。”

“你多大了?”

“二十一。”

“那你还比我小一岁呢!”姜斐睁大眼睛,“我叫姜斐,你叫什么名字?”

“郭晓。我叫郭晓。”

姜斐认为两人是同龄,该算是朋友。她指着自己家的方向,“我住赵慧荣家,你没事儿可以来找我。”

郭晓摸摸鼻子,“我知道你住哪里,你来之前,我们就都知道。”

“真的?”

“嗯……这个村就这么大,赵姨提前一个周就去镇上为你卖了好些肉。”郭晓边说,边玉米堆中翻出一个稍微软一些的,塞进姜斐的手里,“你掰这个吧。”

姜斐揪下一粒,问:“这个能吃吗?”

郭晓笑了,“能,你可以试试。”

她放心嘴里。

还挺甜的,便又揪下一个,“孩子能吃吗?”

“也能。大的能吃。”

姜斐喂给男孩儿一粒玉米,小孩儿抓着她的手咧起嘴,然后就要把手指头往自己的嘴里塞。

“哎!”郭晓打了一下儿子的手,用方言斥责了他两句。

姜斐连忙摆手说没关系。

男孩儿甩开妈妈的手,踉踉跄跄地往别处走。

“要不要看着孩子?”

“不用,不用。”

郭晓手下不停,头也不抬。

几秒后,走了没几步的孩子突然“哎呦”一声,“啪”地摔在地上。

郭晓回头喊:“别哭,自己站起来。”

这孩子倒是皮实,还真一滴眼泪不掉,慢吞吞地自己又走回来,倒是姜斐有些心疼。替他拍拍腿上的灰,又问他疼不疼。

“他不疼。一天摔十几回,男娃娃不能那么娇气的。”

郭晓替儿子回答。

姜斐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