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远山钟磬(2)(1 / 3)

上阳宫阙春秋词 韫秀 1956 字 9个月前

往年到了七月,越州的雷雨差不多渐止了,今年不知为何雨势不减,好在不是每日都下,漓河水位时长时落,仿佛契合了皇帝的意愿,雨水不停,漓河水涨,就少了很多麻烦,皇帝有更多的时间做好越州防务,也有更多的时间关心滔关外与陈询在京城的动向。

偏偏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也赶不上人算,七月初,越黔郡四处传出华州有叛军驾船沿江洋渠向北试图闯入沐水再进入漓水。

消息是半夜传到离宫后廷,皇帝闻讯后令冯峒向离宫外传话,召集所有廷臣于寅末入越政阁议事。

不一会儿,宗亲们也不约而同聚到豁开楼中央的宜园探询局势如何,一边遥遥看着月山隘山顶的烽火台,七嘴八舌各种猜测。

天色未大亮,有雨,那烽火台也看不清晰。华州位于越州西南部,与越州有澭水河道相连,漓水才是最需要关注的区域,他们不知就里地观望,暴露出他们的浅薄和无知。

宗室皇亲间各有算计,但大多是在富贵乡里浸泡惯的,根本不懂朝野争斗和平叛艰辛,只管顾念着自己的利益安全。有几个头脑聪慧的,却无力撑起局面,于是他们只会聚在一起听着局面变换嗑着闲言碎语,今日一惊,明日一咋,毫无头绪,谈不到时局的核心上,却将谣言越传越多、越传越远。

还这样吵吵嚷嚷一个多时辰,也没有说出个端倪,个个觉得留在庭院里过于招眼,于是又朝离宜园舒亭最近的陈预住处走去。

襄王兆庭和梁王兆基为长辈,其中襄王年最长。宗亲就算再心神不宁,也要尊敬长辈,于是一群人在陈预的住所里,一起都看住两位老王爷,希望他们能说出一些宽慰的话来。

襄王满头银发,只坐在靠窗的锦榻上睁着一双浑浊的老眼叹道:“你们不要等我发话。我知道你们心里都有算计,我老朽无用,这次随驾离宫,也没想再回京里去,这把老骨头日后能葬在离宫就满足了,如今也仅仅指望离宫平安就好。”

一位年轻的宗亲愁眉不展,“皇伯是年老,可眼下离宫就要受到叛军攻击,您不愁么?”

襄王连看也不看他一眼,张着瘪巴的嘴角道:“愁有何用?当日我曾力劝陛下不要弃守京城,陛下不听,我亦不敢违逆圣意,随驾便随驾,身家性命既指望了陛下,其他也不多想了。陛下圣断,自有上天庇佑,我等追随陛下,也会得到庇护。”

那年轻的宗亲冷笑道:“襄王当然可以做到心无旁骛。谁不知您的子孙多半在南塑郡一带,那里可还没有叛军呢——可襄王不担心贡州乱了,华州乱了,灵州就不会乱吗?”

“你别激我!这天下是陛下的天下,我等作为宗室皇族倚仗陛下,今儿无论外面如何风云变幻,陛下的决断也最英明。陛下在,便可安。你们怎能因为华州叛变,就怀疑陛下的裁断正确与否?”

众人听出襄王话里的意思,先是对皇帝有薄责,后又以圣旨为上,相信皇帝决断无误。这般左右逢源,怎会听到半点真话。原本也没指望他有什么见解,于是又都将目光一齐转向梁王。

梁王这几日一直处于担惊受怕中,发现众人都看着自己,不说一句两句必躲不过,只好道:“以为离宫地势优越,有漓水拦截,北部的叛军断不会趟洪水跨过漓水。哪想到叛军会逼近离宫。”

这话只将叛军的行程说了一遍,一点见解也没有,说了等于没说。几位宗亲不免失望着相互对视,摇头,叹息,对皇帝的质疑渐渐露于言语当中。吴王阁等几位皇子不满宗亲对皇帝的说辞,又苦于见识浅陋,平日里又享受惯的,哪里会分析时局。

只有薛王游心底藏着几分算计。他早就想请旨参与离宫护卫,可皇帝一直对他置之不理,他便私自到处打探消息,这几日正对离宫周边的状况作调查。

此时宗亲们聚在一起说这说那,又听到他们说皇帝身边也无得力的皇子分忧,很不服气,必要显摆显摆,于是说:“潍水河水位不下,陛下又令何潞严守,叛军不会冒险打来。走沐水是绕过蠡州,至少要花两日时辰,看来华州叛军是急不可耐要攻离宫。”

“八弟倒是用心,连叛军怎么打来、怎么想的,都晓得清清楚楚。”陈阁晃着肥硕的脑袋,口中藏讽,明显不满薛王那番话,“父皇一心把兵权交给楚王,没让你操半分心,你却自己管起这档子事来了。”

陈游冷笑道:“五哥不忙着损我,有本事五哥能解了众人的疑惑,我自当闭口不言。可谁不知五哥在京中就只忙着炼丹修道、广选美女,到了离宫也照旧不误,难道指望着大家不顾自家安危,跟着你一起做道士、纳小妾?”

“我修道纳妾,总碍不了朝廷的大事。你以为你是楚王,能得父皇看重,需要这般宵衣旰食、处心积虑讨得父皇喜欢?”

“你不过是没机会罢了。也怪你成日里就想着炼丹纳妾,却生不半个儿子来。”

“你——”陈阁的脸庞斗然紫涨,手指陈游骂道,“这事现在父皇都没再追责于我,还轮到你对我说三道四?我没儿子怎么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