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第十天(1 / 3)

今天要做的,合着天气也正好过几天吃。刘娞冬日里要做的就是——汤圆和元宵。

先来做馅,核桃馅炒熟去皮切碎,芝麻炒香放入布袋用擀面杖碾碎。这两种馅料一炒出来,坚果的油香和芝麻的甜香就掩盖不住了。核桃碎和碾碎的芝麻混匀,加入夏季制作的鱼胶粉放在外面冷一会,等它凝固成型。

等待期间可以重新准备一个没有水和油的锅,把糯米粉炒熟,或者采用烘干的方式制作。制作好的熟糯米粉表面微微发黄,用手触碰有明显的成团、粘稠感。接下来要做的是元宵。取一个小盆,盆底铺粉稍微厚一些,取凝固好的馅料捏成一个个小小的球。球入盆中轻轻滚动至馅料外层裹上熟糯米粉。再用笊篱放水里粘下捞出,再黏熟糯米粉包裹均匀。这个步骤要重复四到五遍。

正在烧水的陶釡,等水开就放入制作好的元宵,等待元宵浮出水面后,再接着煮两到三分钟就能捞出。吃元宵时要小口小口地,不是因为烫,而是元宵制作的过程很容易夹生,细嚼慢咽才好消化。

汤圆跟元宵有些不太一样。馅料制作用猪油做粘合剂,在炒制芝麻时加入切好的核桃仁和猪油,猪油以刚好打湿所有的馅料为宜。而除开馅料制作,汤圆的面皮用生的糯米粉。和面时要用烫水少量多次添加,揉至面团光滑不沾手不裂口为佳。

取大小合适的汤圆面团搓圆,然后挖空填入馅料,注意不要装太满,否则煮的时候容易露馅。这样包好的汤圆用虎口收口,搓成光滑的汤圆。搓的时候也不能太用力。汤圆要水快烧开的时候下锅,煮的时候可以用长筷子轻轻拨动防止汤圆粘连,中小火煮七八分钟到汤圆熟。

这样汤圆就算是出锅了。跟元宵比起来,汤圆更软糯点。就看个人口味,爱吃软点还是硬点的。

刘娞还在家里做了回统计。同样的馅料,史氏刘据刘进都爱吃汤圆加红糖,霍嬗卫不疑卫登更喜欢元宵的口感。让人惊讶的是卫青和霍去病也更喜欢汤圆,不过卫青加的不是红糖而是酒糟。不过刘彻倒是来者不拒,看吃的份数还是加糖的多。

不过大冬天的,在屋里吃上一碗热乎的汤圆或者元宵确实让人惬意。就是屋外的雪下得有点太大了……

“阿姊,屋外冻,快请进去。”刘进穿着大氅,看着刘娞站在门口,疾走边说。

“我知,这就进来。”刘娞也担心还在培育的蔬菜,看着刘进进来问,“外面雪势如何?”

“这会更冷了,要不是上学有炉火恐怕耳朵都要被冻掉了。”刘进手里抱着一个外包锦缎内里铜制镂空的抱炉,坐在做了地暖的房内,他总算是把大氅脱了。

“耳朵要冻掉?”刘娞喃喃自语,想起饺子的由来正是“祛寒娇耳汤”。

“从外面回来,喝碗祛寒汤去寒。”刘娞收拢心思,准备做饺子,“医匠还在府上吗?”

“在的。”秋沮回到,给刘娞系上大氅,准备叫嬷嬷抱着刘娞出门,“女郎要去庖厨?”

“去做碗药膳,”刘娞又对刘进说,“进弟留在此处,阿母问起直言就好。”

刘进点头,嘱咐:“秋沮小心给阿姊挡风,外面风势也大。”

刘娞想做饺子,但不是单纯吃的那种,做些带着药材的饺子能祛寒气。

祛寒娇耳汤用羊肉和祛寒的药材放入锅中同煮,煮熟后肉和药材一起捞出切碎做馅,用面皮包上馅料做成耳朵的样子,用煮羊肉和药材的汤煮熟饺子,也算是另一种原汤化原食。

上回包完汤圆的揉面技术还是锻炼出了一批和面好手,饺子皮和好,饺子就成功了大半。羊肉和药材同煮,药材要哪些,该包多少,这就要看医匠的了。

祛寒娇耳汤内里也能只包药材,羊肉不便宜,相比之下药材要便宜得多了。

史氏尝过之后也觉得不错,吃这个肚子里还能有点存货。

“长安此时情境还算好的,难过的是燕赵之地。”史氏也担心鲁国,这方子虽然粗糙了点,但是暖身的效果不错。

刘娞也知道燕赵之地如今还是封国,这种事不好管。

“方子还是要献给陛下的。”刘娞解决不了封国内部的事,但是能把方子给陛下,让陛下解决边境的事。

“这样也好,你呈上药方,也能拉上亲戚筹备事宜。”史氏轻声细语说给刘娞听,“陛下喜欢小辈之间和睦相处。”

“……好。”刘娞第一个尝试对象就是史氏,“阿母能给些资助否?”毕竟她的钱都在史氏那里。

“当然。”史氏欣慰刘娞能懂,“不问问你阿父吗?”

“阿父那问过的话,我可以拉着进弟和嬗兄去找表叔吗?”刘娞期待地问。

“过几日吧,或许你可以先试着给他写封信。”史氏发现天气不对,“等雪停了,你再去找他。”

“我先找阿父和大父好了。”刘娞果断转移目标,写给霍嬗和表叔的拜贴和信也不能少。

“这几日,他们怕是不得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