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第十八天(1 / 2)

尽管没能成功碰面滚滚,踏青出来一趟,刘娞也感觉轻松很多。

如此在狩猎—做饭—踏青中循环过了几天后,春猎在刘娞变着花地做野鸡和兔肉中渡过了,多变的食谱让人对昂贵的烧烤调味粉反而没那么惊讶了。

春日短暂,苏轼曾写到“春宵一刻值千金”,春天短暂明媚,才要好好珍惜啊。但时间的流逝不会停留,天气又热起来了,又一个夏天到了。

今年的夏天,刘娞打算试做一个新品——酥山。

酥山又被称为古代版的冰淇淋,早在唐朝就已经成为世人所喜爱的解暑甜品。这份畅销的甜品制作需要准备牛奶、黄油还有冰。夏季冰不好储存,贵族一般都建有冰窖,冬季把冰块储存起来夏天使用。

刘娞家也有冰窖,不过冰窖的冰大多取材河水湖水,酥山冰冻还好说,直接用来吃恐怕有点难。

这下就能把穿越者人人都具备的硝石制冰法给掏出来了,硝石和水反应吸热,这种化学能反应能把冰的品质给控制下来,也不容易吃出细菌。

首先要在一个大盆里放水,再往这个大盆里放一个小一点的盆,小盆中倒入放凉的开水,封口。往大盆里加硝石,等小盆里的水慢慢结冰就可以了,或者直接拿巴氏消毒过的牛奶做冰也可以。

接着把牛奶也巴氏消毒一下,放凉。黄油是用牛奶制作的,匈奴人吃得比较多。刘娞手边制作不太方便,打算换成酥油。

冰制造完之后,用刨子刨出碎冰在盘中做底。牛奶冰堆出小山的造型,上面放些干果或者水果之后放入冰窖中冻一会。这样消暑又好看的酥山就完成了,这山里还能给她做各种造型,插花插草的造型应有尽有,还有和笋子联动的,春夏交际尽在此盘中了。

说起夏天,酥山还不够,必须得有西瓜,尤其是冰镇过后酥甜可口的西瓜。西瓜的品种托科学家的努力亩产大、汁水多、甜分高。不过单论起口感,比起脆嫩的西瓜,刘娞更喜欢吃“沙”一点的西瓜。是那种一切开能看到果肉红彤彤,感觉像是下过雨的草坪,藏满西瓜汁水都要溢出来,轻轻一按就会陷下去。放嘴里更不得了,一抿就能把水全给喝进肚子里去,甘甜的汁水一下就把夏天的燥热给冲淡了,难怪说没有西瓜的夏天不是真正的夏天。

不过解暑,除了西瓜,刘娞还有妙招。

凉皮和凉面也是一份清凉爽口的美食。

春天种下的绿豆这时候刚好能用来取绿豆淀粉,用绿豆淀粉做的凉皮有种绿豆香,跟吃豌豆黄一样。

绿豆淀粉放盆中,加水搅匀。浇上一层薄薄的浆水在浅浅的盘上,放入烧开水的釜中隔水蒸制淀粉变透明。再取出盘沉入凉水中,准备揭开备用。重复以上动作,直至粉浆用完即可。蒸好的粉皮切条,跟辣椒油、芝麻、面筋、黄瓜丝一起拌匀。这样一碗美味的凉皮就做好了。

凉面会简单一些,不过面自己做的面会更劲道一点。

自己做的面做凉面要先把它煮熟,陶釜内加水烧开,水开后下面条,煮到面条没有白芯后将面条捞出。等面条捞出,马上放到冷水中,使它凉透。凉下来的面条捞出沥净水分。

凉面灵魂的芝麻酱汁必不可少。调芝麻酱汁,主要用水或香油把麻酱稀释。先舀两小勺芝麻酱到碗内,再加入一小勺香油,接着用勺子朝一个方向搅匀,搅拌过程中记得分次加入温水。直至把芝麻酱搅至像酸奶一样浓稠的状态就可以了。再加入盐和生抽搅匀,这样麻酱汁就做好了。最后的装盘跟凉皮的大差不差,黄瓜丝、面筋、辣椒油、芝麻酱汁,爱吃醋的还可以多加一点醋汁。

绿豆淀粉做的凉皮跟绿豆粥一样有股豆子的清香,凉面手擀得很有劲道,辣椒油、醋和黄瓜的结合,给凉面的劲道增加了风味。说起绿豆,夏天冰凉的绿豆沙也很解暑气。

绿豆沙要做得好,首选新豆。新豆淀粉高,容易出沙,口感也好,豆皮作为解暑的主要成分,最好也能吃下去。

先把春天收下的绿豆清洗干净,绿豆和水大致一份绿豆八份水的比例添加。上釜煮至绿豆开花,豆皮浮在水面上。这时候可以把豆皮捞出来备用。

绿豆煮烂之后关火,过筛,绿豆汤和绿豆泥分开备用。过筛好的豆泥放入绿豆汤中再煮一小会,这时候放入石蜜,一起煮成糊状的豆沙就可以了。

放凉之后的豆沙还可以放冰窖里冷冻一下,这样吃的时候口感会更好,如果想吃得更甜一点,放蜂蜜、红糖调味也是可以的。捞出的绿豆皮就可以加红糖、绿豆汤吃,算是另一种原汤化原食。不过新豆的豆皮煮开后还不硬,加上红糖后确实别有风味。

这样一通解暑的操作下来,这个三伏天刘娞过得可舒坦了。

冰块制作,硝石还是有点损耗。刘娞把制冰的方子交给刘彻之后,她这边的硝石还算够用,她名下的两个商铺也用上冰给店里消暑。这种在百姓看起来财大气粗的用冰方式,加上售卖豆腐的店家也不赶客,来店里乘凉的人多了,也有不好意思白白蹭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