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 / 2)

贾敏见一双儿女都在这里,心里很是高兴,招招手让林瑜坐下,又去摸了摸黛玉的小脸,看着黑漆彭牙四方炕桌上的花瓶,笑问道:“哟,好俊的花,哪儿来的。”

“是玉儿乖乖喝药,哥哥送来奖励玉儿的。”黛玉抢着回答道。

“原来玉儿这么乖啊。”贾敏搂着玉儿笑道。

“昨儿没过来给太太请安,今日正好有空,”林瑜笑着问道:“太太身子好些了吗,夜里可还在咳嗽?”

“好多了,难为你天天熬药,”看着儿子如此孝顺,贾敏很是受用,道:“你平日里功课繁重,再过几个月就要下场考试了,这些小事原该让下人们去做,读书才是正儿八经的事。”

林瑜自然是知道贾敏只是嘴上说说,其实知道自己亲自熬药,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便没有说话,一副受教的意思。

听见自家哥哥要下场考试,黛玉问道:“哥哥这是要去京城吗?”

林瑜笑着回答道:“可有什么想要的,等哥哥回来带些给你?”

黛玉摇摇头,一副小大人的样子,一本正经地嘱咐道:“玉儿什么都不要,哥哥去了京城,要好好保重自己,考完之后,早早回来。”

看着女儿这般可爱,贾敏忍不住捏了捏黛玉的小脸,抬头看着林瑜,说道:“虽然说还有几个月,但是到底是你第一次远行,我跟你父亲商议了,提前出发,老宅多年没人打扫,就先去你二舅舅家住着,也好提前适应北方的水土,免得考试的时候身体闹出病来。”

“全听父亲母亲安排。”林瑜听见这事,倒也合情合理,毕竟是自己亲娘舅家,林家本族的亲戚大多都在江南,京城反而没几个,官职不显,贾家本就是第一选择。

“二舅舅家?”黛玉抬起头,看着贾氏,问道:“娘,为什么不去大舅舅家,反而去二舅舅家呢?”

贾敏听了这话,想着儿子林瑜还好,是在京城出生的,小时候还经常去荣国府玩,但是女儿却是在苏州出生的,长这么大,就没见过外祖母舅舅们。想着女儿如今的年纪也该认认人了,贾敏便开始讲起了家里的这些亲戚,“你外祖母尚在,所以两个舅舅没有分家,都是住在一块的,你大舅舅袭着爵,素日里忙的很,你二舅舅呢,学问也是不错的,哥哥去了,正好可以指点她的文章。”

在儿女面前,贾敏还是选择了一种委婉的方式说明,“那边还有几个表哥表妹们,其中,二舅舅家有一个表哥,生下来时口里含着一块玉,是一件前所未有的事,取名就叫宝玉,这位哥哥比你还大一岁呢,一直养在你外祖母跟前,之前还来信说,你这位表哥,是极聪慧的,百个都不及他一个。”

一旁的林瑜听了这话,心下了然,原来贾母从这个时候就打定了主意,想给自己的宝贝孙子找一个好靠山。

林瑜漫不经心地问道:“这个宝玉表弟按年纪,今年应该也有七八岁了,难道还在后院养着,没去上学?”

“老人家心疼孙子,也是有的,”贾敏不以为意,笑道:“更何况你外祖家人多,家里本就有族学,凡亲友都可以去上学,也方便。”

林瑜点点头,他虽然是从小穿过来的,见过了贾府几个亲戚,就连贾珠贾元春都见过,但是这个大名鼎鼎的宝玉却是一面都没见过,还是很感兴趣的,笑道:“那儿子这回去了,定要去见见表弟的这块宝玉才好。”

贾敏看着儿子眉清目秀,三四年之后又是一个翩翩少年郎,不竟有些自豪,自己这个儿子少年早慧,十二岁就中了秀才,林如海怕他被名声所累,所以没有四处招摇,一直安静的呆在书院里读书养性。

之前贾母就曾有意,想把元春嫁过来,虽然是自己的外甥女,太亲了些,但是贾敏还是同意的,奈何嫂子王氏自有主意,走了王家那边的路子,把元春送进了宫里去。

后来贾母知道后,竟然对先前说好的是只口不提,贾敏得知这事时,元春已经进宫,气得要死,若是真要进宫,一早说明,她也不会说什么,现在才说,分明就是当她的宝贝儿子是一条后路罢了,这算什么?

如今贾母又写信过来,夸宝玉如何如何,母女连心,贾母的意思贾敏如何不明白,只是林瑜的事,还有气在,女儿黛玉年纪太小,身子又弱,贾敏还是不放心的,左右孩子还小,慢慢想看吧。

这边贾敏正说着些旧事,林如海下了衙,走了进来,见妻儿都在,心里也高兴,抱着女儿掂了掂,皱眉道:“这一病,怎么又瘦了好些。”说完,又看了女儿的脸色,道:“不过气色倒好多了。”

“张太医开的人参养荣丸还吃着呢,”贾氏道:“毕竟病才好,养几天就好了。”

林如海点了点头,一时又有下人过来摆饭,一家人和和气气的吃了一顿饭,时候也不早了,黛玉有些发困,贾敏招招手,叫来新的奶妈子把黛玉抱了下去,林瑜也回了自己的院子安寝。

林如海梳洗完毕,换了身干净寝衣,躺在床上,拿着本书翻着,贾敏坐在梳妆台前,拿着桃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