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 / 1)

上回说到林如海夫妇两个商议如何教养黛玉的事,林如海雷厉风行,随即就放出风声,说府里要请一位西宾,自然有一大堆要巴结他的人过来,谋求差事的人数不胜数。

贾雨村跟着一个小厮,被带到了一个书房打扮的屋子,来不及细细打量,就听那小厮说道:“请先生在此处稍候,我家大人马上便来。”

贾雨村本就是为谋求出路而来,又岂会说些什么,进了屋子,在下首坐下。随即便有小厮过来敬上茶水点心,贾雨村才进林府,只见了几个下人,但是看他们的言行举止,除了带路,旁的话一句话没有多说,可见家风严谨。

来之前他也细细打听过了,这位盐政林大人,身居要职,却是正经探花出身,府里的大公子也是前途光明,若是能攀上一点交情,说不定日后的起复还要靠他们,为了谋求这一西宾的位置,贾雨村可是花了不少心思。

想到这里,贾雨村忍不住整理了一番衣袖,端正做好,大约坐了两盏茶的功夫,就见一个大约四十多的男子,从后门进来。

贾雨村上月来府中见过林如海一面,因此认识,连忙起身拱手相迎。林如海略微拱手回礼,笑道:“实在是公务繁忙,劳先生久候了。”

“事有轻重缓急,大人本是为朝廷办事,晚生不过是坐了一会儿,哪里就如此这般了。”贾雨村虽是进士出身,但是到底比不上林如海,所以态度十分恭敬。

林如海又命小厮添茶,略说几句闲话,便说起正事来,“房舍俱已打扫妥当,就在西院,不知先生行李几何,待会儿便可搬过来,至于教学上课,也不必太过紧凑,半日即可,半旬休息一日,如何?”

贾雨村笑道:“听闻大公子在书院读书,恩师本就是极有名的大儒,大人考虑的虽好,只是半日在家中,下半日还要赶去书院,是否太过奔波?”

听见贾雨村这么说,林如海愣了一会儿,笑道:“先生怕是误会了,小儿如今已在京城赶考,这一两个月只怕回不来,今日是为我家小女寻一位启蒙老师。”

这下轮到贾雨村发愣了,这落差有点大啊,女子又不能科举,便是教得再出众,又能如何呢,纵使心里再失望,贾雨村也不会在面上显现出来,静静地听着林如海发言。

向下人们询问过黛玉所在,林如海便领着贾雨村往学堂走去,因学生只有黛玉一人,更是女儿家,所以就把学堂安置在了花园旁的一个穿厅,连接着前院玉后院,窗户一开,里面什么情况看得清清楚楚,毕竟贾雨村正值壮年,黛玉虽然还小,也要讲究男女大防的。

林如海一边走一边说道:“小女从小体弱,又是家中独女,难免多宠了些,虽然教她识得几个字,但是因她母亲常年多病,渐渐少与人言了,所以请先生过来,并不指望女流之辈能读出什么惊人才学,唯求她能修身养性,知晓些道理即可。”

贾雨村一一应了,等到了学堂,就见一个粉雕玉琢的女孩儿正乖乖坐在椅子上,贾雨村便知,这就是自己日后要教的学生了,后面跟着两个扎着双圆发髻的女孩儿,应该就是书童,贾氏考虑得很是周到。

黛玉聪慧,见父亲进来了,忙起身站好,微微屈膝行过礼,问好。林如海在中间介绍了一遍,又叮嘱黛玉好好上课,不许偷懒之类的话,便又去前面忙自己的事了。

在黛玉得知自己要去上学堂之后,着实高兴了好久,便是再读早已熟记于心的《诗经》,也觉得另有一番滋味。

晚间,林如海回了屋子,由着贾敏为他宽衣解带,问道:“今日玉儿书读得怎么样,可还欢喜吗?”

“怎么不欢喜,方才还在我跟前说了好半天的话,若不是担心明日起晚了,只怕还不肯去睡呢。”贾敏笑着说道:“就怕她只是一时新鲜,过了几日便不肯去了。”

听见贾敏这么说,宠爱女儿的林如海哪里肯依,笑着摇摇头道:“玉儿从小就爱读书,又乖巧听话,怎么会呢。”

贾敏嗔怪地看了林如海一眼,无奈地笑道:“老爷你就宠她吧,不过是请个教书先生,怎么就找了个进士呢,听说从前也是当过官的,给一个女儿家做先生岂不埋没了。”

“这位贾先生倒是有几分学问,”林如海皱眉说道:“只是不知怎的,又不做官了,原本在姑苏一带游玩,许是想找点事打发时光罢了。”

说着,又想起一事来,问道:“前儿你娘家不是来人了吗,现在家住着还是回去了?”

贾敏一边整理换下来的衣裳,一边说道:“母亲如今年纪大了,许多事都不过问,如今难得派身边人出来一回,索性越发走远一点,去看看许久不见的老亲,如今已经往金陵去,说是要去趟甄家。”

“甄家?”林如海听见这两个字,不由得想到甄家在盐务上留下的一堆烂摊子,眉头紧锁,他倒是忘了,自己这岳家与甄家还是几代人的交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