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我不害臊(1 / 2)

“娘做豆福,你们跟着学,但不许往外说,谁说出去了,那等着她的会是一份休书!”

李秀琴也不废话,几句话把儿媳吓得纷纷表示绝不往外说,一切听娘的。

当下也没耽搁,立刻就操练起来。

做豆腐第一步磨浆。

卢氏壮实有力,这一步交给她,侯氏协助,时不时往豆料中加点水,卢氏累了,她替着磨一会儿。

第二步滤渣。

李秀琴让杜氏跟王氏在大锅上头吊起一个布袋,卢氏磨浆完成后,豆浆糊里加温水,搅拌均匀装入布袋,用手摇动,浆液流出,布袋中只剩残渣。

这一步取得的是豆浆。

第三步煮浆。

豆浆在大锅里,猛火加热煮沸,使豆浆形成凝胶并杀菌,去豆腥味。

第四步,点兑。

做这一步时,李秀琴让儿媳都出去。

她把按照比例称量好的石膏浆倒入豆浆中,用勺子搅拌后豆浆凝结成豆腐花。

做豆福是个技术活儿,想长久地独一份做这买卖,那就得防人之心不可无!

以后会不会把这个过程传授给哪个儿媳,李秀琴觉得必须研究研究几个儿媳的性子,俗话说因地制宜,她则要因性格委以重任。

最后一步,压浆成型。

过程由李秀琴指挥,卢氏她们来做的。压箱中铺一层干净的纱布,倒入豆腐花,再盖上木板盖子,卢氏力气大,把提前备好的石板抱到盖子上压住。

大半个时辰后,搬下大石头,掀开压箱盖子,豆福就做好了,白白嫩嫩的,闻着有股特别的豆香。

这会儿天光大亮,李秀琴切下一块豆福去了厨房。

猪油,葱花,姜丝,香菜,豆福,很快一锅香喷喷的豆福汤就做好了。

卢氏把昨晚剩下的馍馍热了热,就张罗着吃饭了。

一顿饭下来,一窝娃儿大呼好吃,豆福汤喝了个涓滴不剩。

李秀琴的自信心就更增强了。

老大借了二叔家的牛车,二十斤豆子出一百斤豆福,分俩箱子装好,几个儿子给帮忙搬上了牛车。

听闻老娘要去镇上卖豆福,儿子不放心,老三说,娘,要不我也去帮忙吧?

“不用,你们兄弟几个顾好家里的田,我跟卢氏她们也琢磨点事儿做,咱们都使劲赚钱,等年底算一算,看谁赚得多?”

李秀琴这话一说,几个大儿险些笑喷了,老四直接说,娘,我再懒也会按照季节把庄稼播种上,只要种上了那就有收获,有收获就有钱赚,你们几个女人就会缝缝补补,刷锅做饭,怎么赚钱?

“臭小子,你敢瞧不起女子?好,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李秀琴不再理会她们,亲自驾牛车往镇子赶。

她让王氏、杜氏、巧翠,跟着一起去,卢氏跟侯氏留在家里收拾厨房。

“娘,您卖豆福怎么还带着小锅跟油盐酱料啊?”

王氏是个精明的,她从喝了味美可口的豆福汤就隐隐的觉得这买卖准成,在李秀琴问谁跟着去镇上时,卢氏不好意思当街张罗买卖,就主动留下收拾家务,侯氏更害羞,也不敢去。

王氏是主动请缨的,她说,娘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我不害臊。

赚钱害啥臊啊?

杜氏是被王氏硬拽来的。

巧翠年纪小,想去镇子上看热闹,也就跟来了。

到了菜市场后,王氏就明白了婆婆带着小锅来的真正用意了。

豆福是新鲜食物,没人吃过,有人甚至不敢吃。

李秀琴直接架起锅来,不大会儿就炖了一锅热乎乎香喷喷的豆福汤。

锅盖掀开,满市场都是这香气,根本就不用王氏扯了嗓子吆喝,很多人也都闻着味儿赶来了。

“大叔大婶,大哥大嫂,你们别客气,先尝尝俺娘做的这豆福好不好吃?”

王氏也不羞赧,直接拿了勺子,往小碗里盛豆福汤。

她先递给一位老妇人,笑盈盈地说,“大娘,您别怕,总归我们不会下毒毒害您呗?这东西是吃食,您尝尝口味好就吞下肚,不好就吐了,您啥损失都没有。”

那老妇人被她说动了,尝了一口,这一口再就没停下,直把一碗汤都喝得一滴不剩。

其他人见了也都纷纷接了小碗品尝。

很快,就有人问,这东西叫啥?多钱一斤呐?

“它叫豆福,一斤十文钱。”

李秀琴说道。

“十文钱一斤呐,可是不便宜。”

有人说道。

“大叔,您别忘啦,这可是极好吃的滋补品,吃了身体康健,延年益寿,您去一趟药铺买补品来吃,一份补品多少钱呐?我们老娘花费了半生的时间才研究出这低价滋补品,花钱不贵,还好处良多,多划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