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富神话(2 / 4)

乡镇税所 萧云川 2927 字 2023-06-17

几件铜俑,更是让文物贩子们直了眼,两眼闪起了绿光。

无独有偶。秋粮收成过后,与龙泉乡一山之隔的半海乡,迎来了一年一度五保户粮食供应日。

这天,村公所连夜通知半海乡黑山脚村的一位黄老汉,让他去领下这一年的低保供应粮。

黄老汉赶着自家马车去了。他下了山,到了半海乡政府。领过供应粮,黄老汉肚中“咕咕”直响。耐不住饭馆香气诱人,黄老汉不顾囊中羞涩,进入饭馆,要酒要菜,吃了个开怀。

葱炒肉就是好吃!酒更是勾有馋虫。

几杯酒下肚,黄老汉摇头晃脑,返程上了山。

马车载着的醉眼惺松的黄老汉和几袋粮食,在山路上一路颠簸。

正当黄老汉借着酒兴呼呼睡去,他的马车一脚踏空,踩进一个窟窿,动弹不得。粮食酒了一地,黄老汉连跌带滚,滚下山谷,不省人事。

等到有人发现了黄老汉,将他救下,再去推动马车,马车下方出现一个洞口深坑。初秋的几场雨水,让路边泥土酥软,马脚踩开一处,全是白花花的螺蛳壳!

事情扩散开来,再次吸引了文物贩子的目光。山头发现水边才会有的螺蛳?那岂不又是一个未解之谜,是不是蕴含巨大宝藏?

文物贩子随后蜂拥而至。他们拣起巨大窟窿中的螺蛳壳,打量它,尾巴上方的小孔赫然在目。细细探究,他们大呼小叫:

“贝丘!贝丘遗址!”

很快,文物贩子像是打了鸡血一样,不顾劳顿,马不停蹄地扩大了搜索范围。他们按捺着内心的激动,不住探寻,试图破解奇怪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

几个山头的地形图,绘制成功,在文物贩子手中一点点摊开。

一张遗址分布的地形图,显露开来。先是硝泉村发现的青铜器,现在是比青铜器更早的贝丘遗址,发现它们的地带相联,一张东西走向的地势山形,很快摆在众人面前。人人像是发现了新大陆,多了探险寻宝的刺激。一个念头困扰着文物贩子:这些,是不是与国宝级文物有关?

硝泉村子的后方山头,一群人连夜上了山。

山头连绵几十公里,连接李家山,山势为李家山所指。再往西,它的另一头,更是大名鼎鼎的石寨山、古城村。这些地方原先不出名。特别石寨山,过去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头。就这么一个小山包,五十年代初发掘出了国宝级文物——滇王之印,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一大发现;附近古城村更是铺满了白色的螺蛳壳,连绵方圆一公里;李家山早年出土的战国牛虎铜案,举国闻名,如今成了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与北方的“马踏飞燕”齐名,为文物界推崇,享有“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的美誉,为文物贩子所熟知。时过境迁,山头及遗址一时淡出人们视线。沉寂多时,它重现硝泉村宝物,令文物贩们多了激动。

按捺不住发财梦想,文物贩子们一连将山头转了个周。

几个小山连绵南北,山势与附近群山走势不一。文物贩子一口断定,此山绝非自然形成,而是人工垒建!它昭示着山下不知名的角落里,一定隐藏不少不为人知的宝物!联想当地人提及的每每打雷下雨,山头四下电光雷闪,他们明白了,山头四处,隐藏着沉睡多年的青铜器!是它们的金属导电,招致雷电不绝!

堪察过山头,文物贩子们将连绵山头连成一线,中心位置敲定在了李家山。

多日涉足,一行人最终选择龙泉乡驻扎。驻扎停当,人人放出风去,说是要重金收购老物。

村民闻风而动。

一个个前来的村民,成了文物贩子们眼中的财神爷。他们坐地开门收购。对络绎不绝的宝物,悉数尽收。

文物再次闪现,旋即进入人们视线。随着文物贩子的脚步,消息四下散开,掀起波澜,引发不小的轰动。

李家山脚下的庄源村。一户人家从文物贩子惊喜的眼光中,嗅到了发财的致富商机。户主捂着的几件锈迹斑斑的器件,按捺不住多年的发财梦,将怀中的文物,在文物贩子面前亮了相。

文物贩子一涌而上。

器件完好无损,接近完美。它形制精美、包浆厚实,形象生动,艺术感十足,令文物贩子们气血上涌。其中一件,更令众人眼红。经检验,它确系青铜器不假。鉴定过真假,文物贩子拿它在手中,翻出了战国牛虎铜案仿真件对比,个头虽小,却多了几分神似。很快,一个声音发了出来:它类似是牛虎铜案的姊妹件!此物一出,谁与争锋?

打听它的出处,不是别处,正是来自李家山墓葬群附近山头。

文物贩子阵阵激动:原来竟然还有如此国宝级文物,在鬼不知、神不觉中流落民间,一朝亮相,竟是躲在村中无人知!

围着难得一见的真迹,各路文物贩子竟相报价。庄源村户主的小心脏,怦怦直跳,差点跳出胸膛:文物价格一路飙升,爆出天价!

交割完成,拿到钱的庄源村户主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