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章 破灭的三兴之火(2 / 3)

加入书签

>
道理似乎很简单,但又是平时都懒得去思考的。

杜如晦叹道:

“民伐一树只需半日,一苗成树则需十载。”

“反之。”李世民此刻反而想的非常明白:

“若是能抑制河西走廊那所谓的荒漠化,河西走廊便能成为大唐万世之基!”

作为一个将军,李世民很懂补给的重要性。

“若是河西走廊逐渐如光幕一般,则从长安至西域便需数倍粮草。”

“反之,若是如现在一般河西有重镇有大城,百姓安居乐业,则可抽当地之民为军。”

这两个中间的区别可太大了。

“此事需要议一议。”李世民交代道:

“等元正休沐后,定一灭沙之政,交由朕过目。”

大唐皇帝陛下如今不过三十岁出头,最不缺的就是行动力。

杜如晦房玄龄遵旨。

长孙无忌低眉顺眼不说话,他如今是被罢状态,很懂得避嫌。

李靖则是笑呵呵的,他一武将也不需要操心这些。

……

孔明则是想起了班大家的那个感叹:

斩伐林木亡有时禁,水旱之灾未必不由此也。

而这次光幕则是切切实实回答了:水旱之灾,正是由此开始。

吸了口气,孔明轻声道:

“如此之事,乃千年大计,倒也不必急于一时。”

“大可等平定曹贼之后再慢慢制定政策。”

刘备颔首认可,并赞赏道:

“今岁始时,公安百姓称那墨饼乃过冬好物。”

“价比木炭更贱,烧之暖时比木炭更久。”

糜竺对此也很清楚,道:

“如今有节俭之家已在用墨饼烧饭食,每用一斗墨饼,则少伐一树,便对子孙有一分福泽。”

“只是如今墨饼用的越来越多,从江东所购石炭已逐渐涨价。”

“主公还宜速取成都,寻蜀中石炭,否则今岁之冬,百姓或无墨饼可用也。”

刘备连连点头:“我晓得。”

【聊得稍微发散了一点。

总之在丞相那时候,河西走廊还算是完完全全的宝地。

马谡虽死,让大家伙为丞相遗憾千年,为什么?

因为只要马谡街亭不失,就意味着季汉能够完成对陇右的接收。

没有荒漠化的陇右可以变成季汉自己的马场,可以尝试组建骑兵骚扰关中了!

而且陇右在关中以西,汉中在关中以南,两面夹击之下,

季汉就可以彻底的转入战略进攻。

因此大家叹息的是因为马谡失掉的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一个街亭。

攻略曹魏的前进基地,

图谋统一的战略支撑,

季汉最终重要的机遇,

汉室复兴的重要保障。

如此俱丧于马谡之手,如何不让人扼腕叹息!

而且如果能转入战略进攻,对丞相来说也更为轻松。

或许就不用那么殚精竭虑夙兴夜寐,或许就能活的更长久一点。

如此历史就将完全不一样。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公元228年,初次领兵的马谡在街亭,将季汉三兴之火攥在了手里。

然后攥灭了它。】

张飞脸上重新变得饶有兴趣,变得异常和蔼:

“马幼常,你熟读兵书,你来告诉我。”

“假若街亭不失,光幕所说的能发生吗?”

马谡情不自禁往后退了一步,六神无主下不由得将目光投向了兄长。

但马良好似完全没有听到一般,正在低头整理记录的文字。

“马幼常,告诉我。”张飞进逼了一步。

还是刘备看不下去,摇头道:

“翼德,无须为难马谡。”

“好的大哥。”张飞立马转头,就好似刚才什么都没发生一般。

黄忠则是有点可惜:

若子龙将军在此一定会对这陇右很感兴趣。

绝佳的养马场!

黄忠已经不止一次听到子龙将军抱怨从江东购来的马匹,既矮小又价高。

孔明则是面无表情,心里甚至还微微庆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