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恭迎将军黄富贵,审时度势刘县(1 / 3)

永和县在山西省西南部、黄河东岸、吕梁山西麓,西邻陕西省,县辖两镇,六乡。

刘振华大军过境,自然瞒不住在这些乡镇里面的巡检,他们不知晓来到这里的是哪一伙人,但是知晓这是‘贼寇过境’了。

消息先是到了永和县令那儿。

县尊刘志知晓以后,立刻下令紧闭城门,这段时间总有流寇过境,不过大多都只是为了躲避陕西省兵卒的追杀,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重新回到陕西。

“不必惊慌,少则一日,多则两日,这些贼寇定然会离去。”

刘志捋着胡须说道,陕西境内民乱已经持续了快要一年,那些流寇基本上都宛如老鼠一般到处流窜,这一次也不例外。

“可是,县尊大人,这次的流寇似乎不一样.”

巡检王富说道,他的脑海中回想起了那批人,“那些人以骑兵开路,骑兵皆是手持红缨枪,看起来煞是威风。”

“骑兵?那叫做骑兵,倒不如说是马匪,那红缨枪,估计是劫掠了一些地方的兵库,将其拿在手中,沐猴而冠罢了,徒有其表,没有真本事。”

刘志皱起眉头,对于巡检王富颇有些不满,一些流寇也当的起骑兵二字?

“县尊.”

“不必多言,募集四百乡勇于城上,那些流寇眼见事不可为,自然会退去,”刘志说道。

王富大惊,四百乡勇,“县尊,对面可是足足有一两千人,我等四百乡勇,是不是少了些。”

“县中财政吃紧,无粮无钱,那些大户又不肯开口,募集四百乡勇已经是极限,”刘志对于王富更加不满,一而再的插嘴顶撞,一些流寇就让他一个九品巡检吓破了胆子,成何体统。

“就这样吧,你且去准备,另外,差人去将这个消息上报巡抚。”

“下官知晓,”无奈,王富只能够点头应允。

一番思索以后,他决定自己将这个消息带去大同府,“听闻流寇过境,鸡犬不宁,杀官杀民杀富。”

“日后若是县尊追责.倒也无法追责了。”

他纵马而去,王富可是亲眼看着那些流寇过境,四百乡勇,再加上永和这个低矮城墙,拿什么去抵挡流寇呢。

届时城破,城中官员将会大户无一幸免。

“这一路走来,几乎是十室九空啊,”刘振华坐在马上感慨道,灶王的消息黄河这边的人倒也算是有所耳闻,但是皆是抱着观望的态度,不过在他们宣扬灶王之名前,那些得知消息的百姓早早地就逃窜了。

起义军大部分的名声已经不太好了,毕竟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不单纯的像是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到越来越像是贼匪和流寇,怪不得明末起义的那么多,几乎如同过江之鲫。

但是最后只有闯王一个攻入北京,干成了事儿,若不是被清朝赶出了京师,恐怕闯王也会成为一个平民创业的典范。

关键就是后者最起码宣扬的思想是‘闯王来了不纳粮’,算是得了民心,让老百姓不至于听到了后者的名号就四处逃窜。

骑兵率先折返,刘振华的骑兵已经达到了三百人,他们已经到了永和县外,若不是此处沟壑颇多,早一日便该到达了。

“灶王,永和县乃是土垒城墙,城墙低矮,不过丈高,上方并无太多守备。”

杨立超汇报了永和县的消息。

刘振华颇有些意外,陕北民乱闹的这么厉害,永和不应该增加些防备吗。

看看陕西那些县城,但凡是个稍微有点城墙的县,都是县尊带着乡勇严防死守。

眼下这永和估计已经得到消息竟然还不好好准备。

按照历史来讲,山西省一直到了崇祯二年才有流寇过境,不过刘振华蝴蝶振翅早早的让陕北民变四起,否则现在山西估计还没有“过境”这么一说。

刘志让四百乡勇守城已经算是给足了尊重。

刘振华倒也乐得见到这一幕,不过他要考虑的可就是拿下永和以后该如何防守了。

毕竟城墙低矮的话,对于守方来说着实不利,“大同府得到消息再出兵,估计也是十天八天的事情。”

刘振华心中合算一番,十天八天以后刘振华估摸着骑兵得有八百。

到时候也不怕对方派兵来攻城,骑兵出城配合步兵,两千便能抵五六千。

大军前行,很快便来到永和县外。

永和县治下的另一位巡检见到城外出现的马匹和整齐的方阵以后人都傻了。

他盯着那规模庞大的方阵有些失神,“这这是流寇?”

他们一面城墙上也就上百人,永和县城墙高一丈,宽六尺,周长只有六公里。

如此小城拿什么抵抗人家这种规模的大军。

募集而来的乡勇一个个都在打退堂鼓,根本就没法打。

巡检黄富贵见状,他知晓,这县城已经没有必要守下去,于是他来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