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中药,长城断(1 / 2)

【中药这东西,尽管吃,不要瞎打听,知道的多了不是什么好事。】

这个关注的古人也挺多,毕竟谁都有生病的时候。

大夫都是开的一堆药,哪个是什么也说不明白。

(人中白,是人尿自然纯洁的尿垢。)

(龙涎香,是抹香鲸的粪便。)

(白丁香,这不是花,是麻雀的粪便。)

(左盘龙,听很高级,实际上是鸽子的粪便。)

(蚕砂,就是蚕的粪便。)

(夜明砂是蝙蝠的粪便。)

(金汁,还有人中黄,竟然是人的大便,简直不能接受。)

(中药不要细问,大夫开什么就吃什么,不要管药渣有什么?)

不行,听着天幕的介绍,实在是有些想呕吐的感觉,想想很久以前吃的中药,里面有什么来着,不知道,想不起来了,只想呕吐。

在医馆排队的病患有些进退两难,走了万一病情加重怎么办?

可是要是大夫看完给自己开这些粪便可怎么好,不行的,自己真的吃不下去的。

坐诊的大夫对着病人一个个殷切的目光也是无奈。

不可否认,天幕说的这几个确实是中药,但是自己看病不是胡乱开药的,对症下药啊,“去抓药吧,下一位!”

药童熟练的拿好药,包好交给病人或者病人家属,至于病人的眼里的疑问,对不住,我不负责解答,请赶紧让让,不要耽误下一位。

皇帝都有些心里不舒服了,隐晦的告诉太医,以后不要给自己开一些乱七八糟的药,以免伤害龙体。

御医们自然微笑答应,心里默念着“换药方!”

(还是老祖宗聪明,起来高大上的名字,要是直接写牛粪、猪粪、鸟屎,那估计就没有人可能吃药了。)

大夫们摇摇头,这个功劳不敢领,只要药到病除,那么吃的是什么药就不是那么重要的吧。。。

中药也不只是这些粪便,还有很多草药的。

(半夏,天南星科植物,因其五月成熟,恰好是夏天的一半,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

(厚朴,木兰科植物,象征着醇厚与质朴,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功效。)

没想到这么美的花居然也是中药。不仅有药效而且本身还有着好的寓意。

爱花之人可以养植在庭院中,自成一处景观。

医馆则是告知如果谁有此药,医馆负责回收,好为病人所用。

(地龙就是蚯蚓,龙须就是玉米须,土元就是盖盖虫,

血余炭就头发烧成的碳。)

百姓表示学到了。

头发烧成炭还能卖钱,可惜了不能随意剪发,不然拿来这钱贴补家用也挺好的。

明清时期种植玉米的人家,在收货的时候,不嫌麻烦的把玉米须一点点收集起来,然后拿到医馆换来银钱,这样额外的收入让一家人高高兴兴的。

盖盖虫是有人在地里见过,现在想起来后悔错失一个亿。

蚯蚓好说,以前都是让孩子们抓蚯蚓给小鸡吃,赶紧抢走今天小孙子捉到的,免得让鸡给吃了。。

【竟然为了进山方便,把明长城拦腰折断。】

嬴政看着断开的长城,觉得不可思议,后世之人为何这般糊涂。这样如何防御匈奴。

正在修长城的农夫们看着断了一大截的长城,只觉得那人很是胆大,若是此事发生在自己身边,恐怕性命不保。

汉朝皇帝也是惊的站起来,再怎么觉得嬴政不好,长城的确实打实帮助大汉抵御了外敌。

这是谁这么胆大,后世的朝廷怎么不去惩罚一下。

唐朝的皇帝和百姓则是有一点点的惊讶,唐朝并没有怎么修长城,所以对于损坏,也不是很看重。

宋朝的官员们也觉得此事确实不对,山中要开出一条道路,可以,可是为什么不能采用比较温和些的方法,非要毁了这么多人的心血建造的长城。

这不只是一些城墙,也是有着军事上的战略意义的。

明朝对于明长城被挖,有些气愤。

从秦朝开始,这么多年长城多少人去修过去盖过,为什么非要毁明朝建造的这段,真的很不服。

清朝入关以来,就意味着长城失去了原本的作用,所以清朝并没有修建长城的工程安排,况且毁的是明朝修的长城,没踩一脚就不错了。

(长城自古就是为了老百姓服务的,既然没有用为什么不能截断?)

(感觉没毛病,又不是全拆了,总不能因为长城拦住不走路吧。)

(长城拦路也没什么作用,方便当地群众出行弄出个口也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情,长城的使命早已完成它以往的作用。)

(长城是用来抵挡古代敌军的,不是用来阻挡现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