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曹爱卿他,着实是个好人(2 / 3)

手道:“不敢不敢,微臣哪里敢怪罪,虽与他们同朝为官,但终究是陛下亲戚,岂敢怠慢。”

“今日朝堂之上,微臣一心为汉,苦心孤诣与帐中文士设立此府,其实也是为了监察治安、清廉,却被无端攻击,实在有苦难言,这大理寺卿,地位尊崇,依臣看还是陛下指派为好。”

“真,真让朕指派?”刘协试探性的看了他一眼,眼底有些惊疑不定的惧怕。

他还是小时被董卓吓坏了,现在哪怕是曹操敞开了让他决定,他也有些茫然。

“那是自然,您是陛下,一切都由您来决断,我们只能将利弊以告之,但,即便是我等,所论的利弊也并非是对的。”

“陛下若要振兴大汉,就必须以历代明君为准绳,但凡明君者,无不是光开视听之人。”

对,爱卿说得很对,他在教我做明君,以中兴汉室,回鼎盛繁茂之时。

刘协心里稍稍有些感动,在这个年纪,下面的人要么是惧怕,要么玩弄他,又或者是如董承、杨彪等人一般,欺他年少,从未让他自己去思考,也不曾谆谆善诱,从来只说自己的想法。

眼前的曹操,虽无门庭光耀之身,但却有文武威震天下之名,他却肯如此善待朕。

朕又怎能让他失望呢。

刘协低下头细细思索,过了良久后道:“朕昔年在长安时,廷尉正钟繇明辨是非,知人善任,且博学多才,其才智亦是不凡,又因多年博学,所以善断。”

“朕以为,大理寺卿者,不光是要秉忠职守、正义公允,还要有足够的阅历、底蕴,方才能撑得起各类复杂诡事。”

“而他,出身颍川钟氏,是天下名族,此等身世便满足了爱卿方才所虑。”

“曹爱卿、荀爱卿觉得如何?”

荀彧和曹操对视了一眼,前者很快低下头去不做评判。

而曹操则是笑道:“一切听凭陛下旨意,可令尚书台立刻拟旨下诏。”

“大理寺、廷尉、校事府三处,便可保许都平安,京都不乱,如此,臣才能更加放心在外征战。”

“爱卿又要去征战?”刘协眼眉一挑,好奇的问道:“呃,爱卿认为,大汉如今还有何处不平?又该去讨伐何人?”

“这微臣不敢说,今日伯常在殿上只是稍稍说了袁术的些许异常之处,就被董国舅如此忌恨,臣岂敢妄言?”

“哎,”刘协眉头一皱,“爱卿,为何这般惧怕董承、伏完呢?朕不是为你撑腰嘛。”

“嗯,这倒是,”曹操轻松的笑着,又由衷的道:“但为臣之人,岂能依靠陛下的宠信活着?”

“有些苦衷也并非是一言一语可以说清的,若是陛下有兴趣,微臣可与您再说一些当年之事。”

“有,当然有,”刘协大为欣喜,招手让曹操到近前来,他现在已当曹操是良师益友,自然愿意听他来讲学。

曹操和荀彧对视了一样,彼此礼待相请,一同在殿前又坐下。

聊起了当年两次党锢、宦官士族之怨,将这些恩怨全都揭露分析,引实例告知,谆谆善诱。

刘协对这些事早有听闻,但当年在宫中自然是讳莫如深,后身边都是士族公卿,大多听到的也都是恶语中伤宦官的话。

没成想,这其中竟然还有这么多曲折,看来两派的恩怨是积怨已久,乃至可以追溯到百年前。

士族与宦官,向来就不对付,而曹爱卿虽不是宦官,其父却是曾过继给大长秋曹腾,如此便有了阉宦的出身,被人不耻。

所以现在朝堂上的针对,也是如此,但曹爱卿这么好的人,忠心耿耿,才学出众,却依然要受此歧视欺辱。

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他却还如此儒雅的与朕商谈,讲述这些过往。

刘协长叹了一口气,道:“想不到,爱卿今日却愿与朕,推心置腹……爱卿之心意,朕已了解了,此事朕会督促尚书台,定不会出半点差错。”

“陛下圣明,”曹操拱手参拜,和荀彧并肩离去。

……

三日后,告示下发许都全城,得令周围百姓公卿尽皆知晓。

设立校事府,重启大理寺、廷尉,以此断许都周遭事务,监察百官,肃清凶恶奸邪,以彰公允正义。

百姓听后,无不欢颜。

即便是懂得关注局势的人,也都知道这校事府设立,与百姓、寒门都无关系,应当是针对公卿所设。

外界猜测的便是朝堂党争局势略有变化,曹公应当占据了绝对上风,再料想前段时日,太尉杨彪将其子送入司空府为主簿,则又能猜测更多讯息。

于是,更多的人暗中投向了司空府,致以司空府前门庭若市,每日递来的策论络绎不绝,杨修甚至没有一日是正常下任回家。

他几乎都住在了司空府。

而校事府,则是在设立之后,增选了一千余名精锐子弟,大多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