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1章 备年货(1 / 2)

加入书签

豆腐坊没建起来之前,几家过年用的豆腐总要做的,顺便先培养几个人。

在花梨的心里,豆腐坊迟早要建起来的,卤香干也是卤味界中很受欢迎的一员,买不起肉的人,买几块卤香干,上桌也能招待客人的,销路不一定比卤肉差。

这一次,杨三妹学得比陈柳妹快,尤其是点卤这一块,她几乎一学就会,于是,她光荣的荣升为未来的豆腐坊坊长。

陈柳妹是卤味坊坊长,陈桥栋是卤味大师傅。

陈柳妹被这些戏称逗得哈哈笑,连拍胸膛保证,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她们边做豆腐边乐,丝毫没发现,溪涧对面一直有双眼睛死死盯着这边。

聊天的时候,花梨得知,陈白松几个没家累的,平时都是凑在一起过,过年过节更不会开火,要么在陈金松家蹭饭,要么就在陈桥栋家。

陈桥栋手艺好,平时吃饭在他家的时候多一些。

当然,他们也不是白吃的,每个月都会上交口粮。

这么一说,花梨就明白了,豆腐不必按人头算,那几个单身狗给上一板就够了,今年他们指不定在谁家呢。

一上午,三人做了十板豆腐,两大桶的豆花。

花梨很喜欢吃甜豆腐脑,中午就给自己弄了一大石盆,直接当饭吃了。

陈柳妹和杨三妹则喜欢咸口的,按着花梨教的调了一碗,喝完还意犹未尽。

“你们说,这东西拿到城里卖好卖不?”陈柳妹舔着嘴唇问。

“你别想着什么都拿去卖。”杨三妹哑然失笑,“咱们就这么几双手,什么都卖哪来得及。”

“这不是被白松那小子带的嘛,自打做了卤味的生意,他张口闭口就是生意经,哈哈。”陈柳妹也觉得可乐,不由哈哈大笑。

做完豆腐,三人又配合着开始磨糯米粉。

江米条、江米切糕、江米炸糕都得用到糯米粉。

花梨买回来的糯米七成泡上了水,准备打年糕用,余下的都得磨成粉。

这对她们三人来说,也是个大工程了。

三人配合,有条不紊的忙着,顺手还炒了花生瓜子。

配方依旧是花梨的,她舍得下料,炒出来的五香味焦糖味花生瓜子都喷香喷香得,离得老远就能闻。

一时兴起,花梨还带着黑狼上了一次山,有它在,轻轻松松就弄回来不少的松塔和坚果。

“你这是又掏了松鼠窝?”陈柳妹看到花梨带回来的半篓坚果,打趣道。

“是呀,小松鼠们胃小,吃不了那么多,存着会烂掉的,咱们帮着分担分担。”花梨哈哈笑道,她确实是掏了松鼠窝,不过,她也没有赶尽杀绝,给它们留了不少。

“这么说,它们还得谢谢你。”陈柳妹被逗笑,过来帮着分类挑捡。

于是,他们的年货里又多了炒松子和坚果。

这两样,花梨用的是糖炒栗子的做法,没有豆石,后面小溪有很多差不多的石头,她挑了好几篮回来换着用。

下午快四点的时候,陈白松他们陆续回来,尝了炒货的味道,纷纷竖大拇指。

尤其是陈白松,眼神晶亮。

“不卖。”花梨好笑的抢先开口。

“唉,这么好吃的东西,不能卖,心好疼。”陈白松嘴上不停,边吃边感慨。

“这东西费力,还少,买卖不好做。”杨三妹白了陈白松一眼,“别什么都想着卖,咱们就这么几双手。”

陈白松嘻嘻一笑,递给花梨一大包的明矾:“我就是这么一说,对了,嫂子,你要的纱布买回来了,你看看是不是那种。”

花梨惊喜的接过,忙去看纱布。

他们今天除了挑回很多肉和粮食,还有一个用麻袋装的大东西 ,她还没来得及问。

陈白松跟着过去,打开了麻袋,露出里面一大卷的纱布。

半米宽的纱布,卷起来的圆柱目测直径也有一米多,份量可不轻,也是难为他们了。

“今天也是凑巧了,他们刚收到这卷残次品,我们就去了,嫂子你看够不够。”陈白松利索的把麻袋撸到了底,拍着纱布说道,“听说是纱帐厂新进的原材料,保管不当纱布染了色,洗不掉,重新染色又怕颜色不匀,那样更浪费染料,就拿出来处理了,这些应该没关系吧?”

“没关系没关系。”花梨看得两眼发光。

这么多的纱布,用完还能剩不少,这有颜色的裁出来,都能拼凑好些蚊帐窗帘了。

“能用就好。”陈白松很高兴能完成花梨的嘱托,笑出了一口大白牙。

“回头帮你做个蚊帐。”花梨拍拍纱布。

“我家里有蚊帐了的。”陈白松舍不得浪费。

“是那种又厚又密的吧?”花梨反问。

八十年代的蚊帐,她又不是没见过。

陈白松咧嘴一笑,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