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晚风秋意浓(1 / 2)

萧萧微雨寒 墨青暮 1273 字 1个月前

雨后的阳光穿透茂叶的空隙铺洒在大地,宛如斑驳的金色地毯。

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清香,粉墙黛瓦掩映在一片苍翠之间,一棵银杏树娴静地立在书房的窗前。

琰溪正端坐在书案旁,提笔握卷,神情专注。而我无趣得很,正吃力地往窗外挤出半个身子,伸手折下杏枝。

我悄悄绕到琰溪的背后,调皮地用杏叶轻挠他的耳际。

琰溪被蹭得痒痒,扯住杏枝的一头,佯装生气的样子:“千辰,别闹,要是让姨父瞧见,又该训你了!”

我一把扯过杏枝不停在手里把玩,弓着腰把脸凑到琰溪面前:“琰溪哥哥,你就知道拿爹爹唬我,我才不怕呢!”

琰溪用手指轻轻刮了一下我的鼻子:“好好好,你不怕。”

琰溪一边说话,一边将散落在我发髻的几片杏叶轻柔取下,一片一片摆放在书案上。

叶子泛着深浅不一的金黄,肆意张扬着秋天的味道。

“辰儿,怎么又胡闹?”母亲的声音从门外传来,转眼到了跟前。

侍女阿九将托盘轻放在案几上。

两碗羹汤的热雾正穿透盖帽的雕花镂空如绸带般蜿蜒缭绕。

我跑过去拉住母亲的手:“娘亲,琰溪哥哥好坏,不陪我玩。”

琰溪见到母亲,早已起身行礼。

母亲走过去轻拍他的肩膀,都没瞧我。

“娘亲,娘亲···”我可劲地缠着母亲,想吸引她的注意。

八岁的我,小小个儿,淘气得很。

琰溪只比我大四岁,个头却蹿得老高,我总要仰起头才够得着跟他说话。

“辰儿,今天的功课做得怎样?让娘瞧瞧。”母亲柔声问道。

“早就做完了呢!”我得意地把写好的字帖递过去。

母亲认真查看,盯着其中一个字又开始念叨:“辰儿,这‘為’字的写法,怎么就改不了呢?”

“老是用这潦草的一横代替四点,写字总是这般懒散!”母亲看得直摇头。

我吐了吐舌头,辩道:“娘亲,这不打紧呀,写字不就是用来书信交往的吗?能让人看懂就行。”

没等母亲接着训话,我就欢快地跑开,趴在案几上喝羹汤了。

阿九把另一碗羹汤端到书案旁。

母亲递给琰溪:“秋深露重的,喝点热汤养养脾胃,你打小身子骨就弱,不可大意。”

“谢姨母。”琰溪双手接过汤盅,浅尝了几口。

两人在书案边坐下,愉快地聊天。

琰溪是我姨母的孩子,可我从未见过,第一次见他时,我才四岁。

记得那天,母亲牵着琰溪的手领他进门:“辰儿,这是你琰溪表哥,以后我们就住一起。”

我瞧了瞧琰溪,蹦跳着走过去,拉起他的手:“表哥哥!”声音奶萌奶萌的。

琰溪有些拘谨,带着几分羞涩:“见过表妹。”

“我有哥哥啦!我有哥哥啦!”我欢快地围着琰溪打转。

琰溪笑了,他笑起来的样子真好看。

琰溪比较慢热,性子平淡如水,但他清澈的眼底在不经意间也会流露出一丝忧伤。

日日朝夕相处,我们的感情愈发要好,一天到晚我都喜欢黏着他。

每次闯祸他都会极力护我,替我背锅,父亲母亲总是看破不说破。

父亲和母亲待琰溪特别宽容。

比如我犯错,他们一定会训斥,可如果是琰溪做错了事,他们总是轻描淡写。

假若是我和琰溪两人同时犯错,他们可从来不会责怪哥哥没有带好妹妹,反而会说我这个妹妹总给哥哥添麻烦。

每次父母亲责怪我的时候,我就生闷气,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琰溪就会变着各种法子讨好我,哄我开心。

他会用草绳编织小兔从窗口偷偷扔进来,或用细绳系住装着桂花糕的纸盒慢慢从窗口落下,亦或突然从窗边缓缓腾起一只纸鸢,每次都逗得我咯咯笑。

父母亲待琰溪视如己出,但跟琰溪的亲近中又明显地透着几分客气。

毕竟我才是父母亲生的孩子吧,每次我都这样想。

等琰溪喝完羹汤,我就缠着母亲带我和琰溪去院外玩耍。

母亲笑我贪玩,但还是乐呵呵地起身了。琰溪牵着我的小手跟在她的身后。

母亲身穿一袭素雅锦缎,绒白罩衫隐约可见翠绿色的绸衣,纤纤细腰,长发垂肩,玉簪轻挽,步态轻盈,尽显雅致温婉。

我们穿过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再进数步,渐向北边。

院外粉墙环护,甬路相衔,缤纷秋色在眼前铺展开来。

琰溪问我想玩什么,我说踢毽子。

母亲和琰溪相视而笑,好像早就看穿了我的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