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调查(1 / 2)

“城里好玩的……城东那边有个城隍庙,那里据说城隍最是灵光。

好些老爷太太都去那里许愿。

每月十五的时候,城隍庙那里还有庙会,一条街都是好吃的,还有舞狮队可热闹了。

晚上大伙都去放河灯,到时六安大户尤家还会放烟花。

放完河灯正好就近观赏,每年这个时候最热闹,就连官老爷们,都会带着自家太太和少爷、小姐们一起与民同乐。”

小二说到这里好似很开心,“客官来的正是时候,后天正是十五,可不是巧了嘛!”

向阳:感觉你更开心的样子。

不过,他注意到小二刚才提到尤家,不知是不是东家要查的尤家。

“嗯!听着是挺有意思,有时间的话就去凑凑热闹。

你刚才说放烟花的是哪家?

为何每年都是他家放?

小二恭敬的回话:“是尤家!因为他家是我们六安城的最大商户,他家生意做的老大了,六安城每条街都有他家的店铺。”

说到这里他压低声音:“听说他家银子多的能堆成山,就连县衙里当官的老爷们,见到尤家人都客客气气的。“

果然是这个尤家。

“这尤家是世代经商的吧?祖上就是出自六安的吗?

有钱人家通常都是累积了几代的财富,几代人攒出个金山也不稀奇。“向阳淡淡地说。

小二略沉思了下:“尤家以前是经商的不假,不过就是寻常的商家,听我们的老掌柜说,尤家发达前,还不如我们贵宾楼的东家呢!

但是,最近几年时间里,尤家好似发了大财,不停的买铺子置地的。

短短几年,就超过了六安所有的大商户。

过去,庙会都是大户们轮着放烟花的,大约从三年前,每次放烟花就都是尤家了。“

这就有点意思了!

向阳他们吃饱喝足后,就都早早休息了,夜里两个兄弟和去花楼的三个兄弟,碰头交换消息。

没多久,几人又悄无声息的各自回去。

第二日,向阳这边都出去了,他们三三两两的在六安城内 转悠。

夜晚,尤家大院内家丁,在来来回回的搬运东西,一直忙碌到深夜才消停。

尤修远带着护卫早出晚归,一辆辆马车拉着货物进进出出的。

一直忙碌到十五这天,庙会开始了。

街道两旁摆满各种平日里不常见的小商品。

全城的百姓好像都走出家门了一样,满街的人头攒动。

小商小贩在卖力的吆喝,空气中弥漫食物的香气,孩子们高兴的在人群中跑来跑去,后面家长气急败坏的追赶自家孩子。

杂耍表演很吸引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围成一大圈。

变戏法的地方也是热闹非凡,表演一半时,总会锣声响起,小姑娘举着笸箩请求打赏。

有钱的人家和讲究的人家,都会在这时往小姑娘那里,丢些银子或者铜板。

没钱的人家,这时就会很多人闪走,一时喧闹嘈杂。

不多时,锣声再次响起,表演继续,闪走的人又会装作不经意的路过,换个好位置再继续看下去。

无论有钱的没钱的,都能看的都很开心 。

就算没打赏,也没事。

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也能捧个人场。

白日里边走边玩,累了就到路边的茶棚歇歇脚,一大碗热气腾腾的大碗茶也不过是两个铜板。

歇够了,再去看热闹。

路边买个烧饼或者黏糕,既好吃又抗饿。

刚吃了糖葫芦解腻消食 ,看见了马蹄糕、汤包子、蜜枣子还是忍不住的再吃点。

什么都想尝一尝,只恨肚子装不下。

夜幕降临,庙会也迎来了**。

这一天的夜晚灯火通明,街道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

小孩手里提着小动物样式灯笼的颇多,河里的莲花河灯占多数,毕竟是祭奠先人的。

向阳坐在一个羊肉汤摊前,手里拿着刚烤好的胡饼,眼睛有意无意的,总看向尤家请来的舞狮队那边。

另一边,不远处已经搭建好的高台,就是今晚放烟花的地方。

那边看上去已经准备就绪了,等到戌时就会点燃烟花 。

高台附近20丈内不准商贩靠近,为着安全考虑。

毕竟烟花这东西,还是得有安全距离的。

附近尤家的马车不停穿梭,一大群的尤家护卫家丁也在进行紧张的准备工作。

尤修远也出现在这里,现场亲自调度。

看上去很是沉稳能干,不少的夫人小姐的目光,都往这边看来。

尤修远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家底丰厚,还这么能干,哎呦!这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