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1 / 2)

想着想着,眼前逐渐模糊起来。她掏出自己帕子想擦去眼泪,可是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不停的往下掉。良久,如意收拾好情绪。她福了福身,对谢珩说:“感谢公子相告,不知他现在在何处,我想见见他。”

谢珩扶起眼前的女子:“不急,这三日庆国大典,明日我们在醉春楼一聚,到时我派人去玉京楼接你。”

与谢珩告别后,如意找了站在灯笼摊前的两姐妹,因为带的钱不够,他们正在为要买一盏兔子灯还是一盏螃蟹灯在吵架,如意将两盏灯都卖了下来,

“姐姐,是有什么心事吗?”衬心心思细腻,一眼便看出如意今天不对劲。

如意不想让两个孩子担心,便对他们说没有。

“怎么会呢,姐姐眼睛都红啦。”恕己将手中的螃蟹灯递给如意,“不伤心啦,我们去看灯会吧姐姐。”

如意拉起他们的手,一起去城西的灯会,晚上的灯会格外热闹,不知不觉如意也没有之前那样伤心了。

第三日,谢珩果然派人来接如意,只是这个人如意确实没有想到是他。

“怎么,姑娘看见我震惊?”还是那个熟悉的音调,还是那个熟悉的眼神。

如意无视眼前的男子,说道:“没有,我们走吧。”说完便登上了车。

李羡仙也跟在如意后面登上马车,坐在了如意的对面,马车一路往醉仙居驶去。路上如意又紧张又兴奋,同样也在担忧,万一是空欢喜怎么办。

一路上如意没有说话,而李羡仙则一直在说话:“柳姑娘,南疆一战,我也去过的,不止那个谢珩去过,你可不能因为这个就开始喜欢谢珩哦,而且他有喜欢的人了哦。”

也不管如意不理他,接着说:“喜欢他的太多了,你看喜欢我的就没几个。虽然他长得挺好看的,但是我也长得不赖嘛,姑娘多看看我。”

如意觉得他大概不会闭嘴了,便拿起车内的橘子,剥开递给李羡仙:“李公子,口渴了吧,吃点水果吧。”

“还是姑娘心疼我啊。”还没吃完一个,如意又笑着递上另一个。不知不觉就一路吃到了醉仙楼门口。

轿子停在门口,李羡仙先下了车,然后扶着如意下车。

李羡仙走在前面,如意跟在他身后。终于走到包间门口,站在门口,如意有些迟疑,她真的害怕,害怕打开门口看见的不是自己的弟弟,她也害怕,如果是弟弟,他们应该说些什么。

李羡仙看出了如意的紧张,他用极其温柔的语气说:“不要怕。”然后拉开了门。

包厢内,谢珩看见了李羡仙和如意,站起身来。他旁边的小伙子也站起身来,他用眼睛直直的凝望着如意,同样如意也在看着他,她有好多的话想说,一时间又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们许久未说话,久到逐渐从笑变成了哭,又从哭变成了笑。

血缘不需要解释,不需要过多的语言,骨肉血亲的二人,即使分隔近十年,哪怕容颜会改变,但相见时,他们也一眼认出了对方。

姐弟二人相拥而泣,如意终于喊出那个挂念了好久的名字,岁安。

“好了,坐下吃饭吧,你们已经重逢,以后也不会再分开,有的是机会可以慢慢哭。”李羡仙将如意与岁安摁下,又招呼小二上菜。

如意坐下后,开始仔细打量自己的弟弟,刚分开时她十二,弟弟才九岁,当时一个可可爱爱的小面团子,如今,为何长得如此妖艳。

她慢慢的喊了一声弟弟的名字:“岁安。”

岁安拉住姐姐的手说:“庆国大典第一日,我在台下看见姐姐跳舞,当时就觉得亲切,我的同僚都笑话我好色。然后跟谢小侯爷讲了讲,没想到,真的是姐姐”说完岁安又开始哭。

如意拿出帕子给岁安擦了擦眼泪,摸着弟弟的脸,转过身后对着谢珩说:“我姐弟今日重逢,还要多谢公子,如此大恩,定当相报。”

谢珩说“能助骨肉相逢是我应该做的,不必谢。”

岁安继续对如意哭诉:“我与姐姐走散后编一个人在流浪,跟野狗抢吃的,还好我力气大,十次能有八次强过,之后便遇上谢珩,他把我捡回去,之后我便跟着他,这次南疆叛乱,我也有功勋的,我攒的钱,够买一处宅子了,姐姐我们再也不分开了。”

如意看着弟弟,眼泪又开始流下来:“好,等我处理完白玉京的事,我就跟你一起住,我们再也不分开。”

饭菜上来后,如意好奇为何这么多菜,谢珩说:“岁安能吃。”

一会儿如意就见识到谢珩说的他能吃是什么意思了,之前岁安年纪小,再能吃也看不太出来,不过不是大问题,她在玉京楼这几年攒下来不少家当,养个弟弟还是完全可以的。

想到这,如意忍不住又向谢珩道谢:“还是要多谢谢公子这些年来对岁安的照顾。”

谢珩将眼前的一盘菜端到岁安面前,说:“没事,岁安的性格我很喜欢。”

四人吃完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