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党人革命二(1 / 2)

从彼得一世到叶卡捷琳娜二世,沙皇对待贵族的政策转变,反映了其自身的矛盾心态。一方面,贵族是政府的柱石,国家治理必须依靠贵族,他们有钱、有地,有文化,是沙皇最为倚重的政治力量。

而另一方面,沙皇又必须防范贵族,禁止他们做大做强,不听指挥,更不想让自己沦为傀儡。所以,沙皇对贵族就必须采取胡萝卜+大棒的政策,在驾驭他们的同时,也要懂得张弛有度,收买人心。

更要命的是,这些贵族从小就接受西方式的教育,很多人还去欧洲留过学,他们熟读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人的著作,满脑子“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差不多成了半个欧洲人。加上沙皇对贵族特权的纵容,他们对俄国现行体制的不满就愈发明显了。

十二月党人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他们中间有很多人,都是跟随亚历山大一世出征欧洲的青年军官。亚历山大一世,就是那个打败了拿破仑,并在之后的维也纳会议上主导国际秩序的沙皇。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也在彼时达到了顶峰。

当时,俄国人被欧洲人视为救世主,他们走到哪儿,都能收获鲜花与掌声。按理说,这帮随军出征的年轻人应该自豪才是,可不知为何,他们就是高兴不起来。

尤其在巴黎这座大革命的发祥地,他们感受到了真正的高雅趣味与自由气息。巴黎人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他们畅所欲言,过得快活又自在。相比之下,俄国百姓的生活就差太远了。至于贵族呢?他们表面上风光无限,实则苦闷而压抑,他们打小就羡慕欧洲的自由与繁荣,如今身临其境,干脆“反认他乡是故乡”了。

在俄国国内,民主共和的思想,也早已在上层社会生根发芽。受法国的影响,在当时的贵族中间,很多人觉得君主立宪是全世界最好的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拿破仑统治被推翻后,法国在欧洲各国的干预下,复辟了波旁王朝。不过,虽然是复辟,实行的却是君主立宪,而非传统的君主专制。国王路易十八所颁布的《宪章》,其实是承认了大革命所许诺的自由权利。

君主立宪在西欧已经深入人心,但在俄罗斯,沙皇统治仍旧非常稳固,其权威不容侵犯。老百姓还好,但贵族就受不了了。他们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整天耳濡目睹的,不是自由民主,就是人人平等,再放眼四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那么大,俄国再这么下去就快没救了!

他们最初以舆论为阵地,创办了不少宣传自由思想的杂志刊物,但很快就不再满足于此。贵族成立了各种各样的组织,什么“救国协会”、“幸福协会”、“绿灯社”等等,成员从军人、官僚到学者,全都是社会精英。

尽管大家都喊着民主自由的口号,但在如何实现这一点上,彼此的观点并不一致。既有主张君主立宪的,也有号召推翻沙皇,实行总统制的。更有甚者,他们没有建设性的政治主张,就告诉大家:把沙皇的脑袋砍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大伙就这么吵来吵去,在是否保留君主这个问题上无法形成共识。但无论如何,对现行沙皇制度的质疑声,已经在贵族阶层,尤其是军队中蔓延开来。这就让时任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不得不警惕,要知道,军队手里可是有枪的!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 就在亚历山大一世获悉了军队谋反的情报,并决定镇压的时候。1825年12月1日,他的猝然离世,令宫廷上下陷入一片混乱。

早年的亚历山大一世是个开明君主,对法国的启蒙思想家甚为推崇。俄法战争胜利后,亚历山大一世骑马穿越凯旋门,接受人群的欢呼,这是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

步入中年以后,亚历山大一世的价值观日趋保守,与大多数沙皇一样,他对宗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成为一名神秘主义者。在俄罗斯一直有这样的传说,亚历山大一世当时并没有死,而是去俄国的乡村隐居,成为了一名修道士。

贵族原本对亚历山大一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改革俄国的政治体制,可事实告诉他们,这是痴人说梦,于是便动了暗杀皇帝的念头,没想到,还未等他们完成这个任务,沙皇便提前告别了这个世界。

这对十二月党人可谓天赐良机,亚历山大一世死后无嗣,拥有继承资格的分别是他的两个弟弟:尼古拉一世与康斯坦丁。然而,康斯坦丁曾写信给亚历山大一世,宣布放弃皇位继承权。自然而然,尼古拉一世成了唯一的合法人选。康斯坦丁正担任波兰大公,身处异地。而尼古拉一世不知道康斯坦丁已经放弃竞争沙皇宝座。结果就导致了奇怪的现象,有人宣誓向尼古拉一世效忠,有人则坚持向康斯坦丁效忠。到底哪个是沙皇的正式继承人,大伙谁都不知道。

十二月党人原本想趁乱出击,在新君上任之前,先下手为强。他们决定推翻沙皇统治,召开制宪会议,并号称要解放全国的农奴。遗憾的是,尼古拉一世提前获知了他们的计划。

起义者的计划是占领彼得堡的枢密院广场,给枢密院施压,迫使沙皇退位,制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