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忠犬暗卫(二)(1 / 1)

明面上,云晓雾作为先皇后唯一遗孤,是今上诸多皇子公主中最受宠的一个,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她外祖随先皇披荆斩棘出生入死奠定万里江山,外祖母出身名门,世代簪缨,钟鸣鼎食。她几个母舅如今均是赫赫有名的一方大将,就连她几个小外甥也是人人赞誉的有为少年。

陛下怜云家世代忠良,特准云晓雾从母姓,封号清宁。

这样的家世背景,也难怪清宁公主恣意张扬,明媚如火,活成京中人人摇头又不敢多言的纨绔。

云晓雾骑过马射过雕,拔过翰林的胡子搂过头牌的腰,气哭过侍郎的闺女痛揍过尚书的老幺。一条长鞭在手,端得是飞扬跋扈有人撑腰。

她那父皇听着臣下叫苦连天的呼号,捋捋长髯一笑,只道“此女深肖朕躬”,从此由她作妖。

都说宫墙压抑性灵,都道无情不过帝王家,偏生本朝养出个性烈如火的公主,史册也难免多记上几笔。

然而殿内的公主管不得生前身后名,只是捧着书卷发呆,思绪欲化成利剑取某贼项上头。

云晓雾其实不喜欢惹事,但不惹事就没有命活下去。她虽然不甚爱惜自己这条命,却也不愿意它被人轻飘飘拿走。

母后刚去世那段时间老头去哪都带着她,连上朝都要放她在膝上坐着,说她的眼睛像他刚过世的发妻,可聊慰哀思。

宫内外皆赞今上深情,就连云晓雾自己当时也这么认为,觉得母后眼光极好。

直到狗男人拿她挡箭。

当时的云晓雾也不过才七八岁,小小的一团,颈上横着亲爹的匕首,身上扎着母舅射来的的箭。

那箭被后来补射的箭变换了方向避开了要害,那匕首却是渐渐深入肌肤渗出血痕。

皇帝与将军对峙良久,后者心疼云晓雾纵身离去,狗男人脱力倒下宣来太医,说“刺客夜袭,公主不幸中箭”。

他演得很好,着急得上蹿下跳,又哭又闹的,说什么“治不好就让你们全部陪葬”,说什么“皇后就只给朕留下了这一个孩子”……

一点都看不出来云晓雾一身伤痛是拜他所赐。

云晓雾眼睛闭着,耳朵却醒着,她在心里嘲笑皇帝的虚伪,第一次看见重重迷障后她那好父皇的真面目。

从来没有什么深情,只是怕死,只是以她性命为筹码妄图拦下百万雄兵。

公主活了下来,皇帝和云家便也能维持面上的和平,云家为皇后留下的女儿选择了妥协。以皇帝的眼光也只能看到这些。

天下需要安宁与清平,镇守河山的将领不能轻易将天下推入战火中。

更何况,他们已经失去了一个女儿,不能再失去一个外孙女。

有原则有底线的人碰上不择手段的人总是要吃亏,这是没办法的事。

云家认了,云晓雾却是不认的。

她醒来迷迷瞪瞪地叫父皇,仿佛什么都不记得,忽略狗皇帝眼底的审视和戒备,好像还是之前那个天真无邪的孩童。

清宁公主原本就是被如珠如宝养着的,遇袭之后就更是了。

一个小宫女奉的茶太烫都能被拖下去斩立决,遑论其他。云晓雾眼睁睁看着自己殿里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那些无足轻重的罪名近乎染红宫廷长阶。

终于,公主残暴无德的名声也传入云晓雾耳中。她早该想到的,从那个小宫女惊惶跪下就该想到的。

在侍郎家的女儿因冲撞公主被杖责后,民怨与官怨一齐沸腾,弹劾公主的奏折如雪片般堆满御桌,却被皇帝统统压下。

云家累世清名终于染上污点,云晓雾这样的败类轻易瓦解了那些用鲜血换来的荣光与勋业。

人类热衷于造神,也同样热衷于毁神。云泥两端的笑话和筚路蓝缕的传奇都是他们津津乐道的素材,至于重重流言遮掩下的真相,哪里有人在意。

按狗皇帝的计划,云晓雾本应该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入国子监,只是被排挤,只是恼怒报复。

十分的假掺一分的真经包装后就足以掩人耳目,何况假渐成真。

可是云晓雾知道,她听见过巷陌的留言,也听见过宫墙内的议论,龙椅上的皇帝从来不了解他这个女儿。

他以为的深闺女子,其实自由无拘,一如她母亲。

军中半是云家人,她要出宫,要乱跑,要瞒过皇上,其实没有那么难。

狗皇帝一直没弄明白,不是云家不能反,只是云家不想反。是投鼠忌器,不是包藏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