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忠犬暗卫(三)(1 / 1)

云晓雾在国子监同云家小子打架的消息不胫而走,而后她大闹朝堂与云将军对峙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切割这种事,由受害方来做是没用的。什么歹竹生烂笋,什么上梁不正下梁歪,他们总有一套逻辑自圆其说。没有必要去争辩,也没有必要去搭理。

只要云晓雾这位公主的“残暴”同样无差别落在云家头上,那些群众自然会想起云家的好,想起清宁公主自幼养在宫中,想起她是陛下最宠爱的子嗣。

她是姓云,可她是皇帝养大的。

如果刀子不落到自己身上,他们当然可以大方地原谅公主的胡闹,体谅皇帝的深情,说他只是教女不严太过溺爱。

可是如果自己不是旁观者,而是受害者,他们就会跳起来,仿佛突然发现原来人是会疼的。他们指着云晓雾骂不成体统,指着皇帝骂不似人君。

文人嘛,最擅长用一张嘴杀人不见血。

被召来的云晓雾瞥见狗皇帝气得喘不过气的模样,心头郁气散了几分,抬头又是娇蛮乖巧的模样。

不就是演戏嘛,谁不会。

狗皇帝压下怒火,和颜悦色劝云晓雾要懂事要识大体要知分寸,云晓雾也乐得陪他演,装出乖巧模样,“儿臣知晓。”

身边人都遣下去了,说什么并不重要,反正也没人会传出去,他只是要在她面前装一下“慈父”罢了。

云晓雾看他这副面具早掉了个干净还浑然不觉暗自得意的模样只觉可笑,脖颈上的痕迹日日夜夜提醒她自己早没了父亲,只剩一头龙椅上的豺狼。

云晓雾离开乾清宫没多久,宫中就传出皇帝被公主气晕的消息。

按史官所书,她这个清宁公主大抵是我朝最大的祸害吧,乱朝纲,辱君臣,失民心。

史书不会记载那夜的匕首,不会记载她看见宫女被斩首后彻夜难眠,不会记载她此后不喜人近身,不会记载气晕皇帝的她其实什么都没做……

史笔如刀,却刀刀向她。

连千帆守在一旁,一点点掰开云晓雾的手,将被指甲刺破的掌心解救出来,沉默着给她上药。

上完药,连千帆轻声叹息,“公主要爱惜自己的身体。”

这样满心满眼只是她的心意云晓雾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了,她宫里的人总是竖着进来横着出去,那个和她玩跳皮筋的小姑娘早成一抔黄土。

她一个都救不了,连自保都无力。

云家爱国,或许不太忠君,但也只能保她不死,看见她活得像个公主,便以为万事太平。

云晓雾发狠地把连千帆搂进怀里,像溺水之人抓住最后的稻草,“你以后要是敢背叛,我就杀了你。”

威胁的狠话轻轻落在连千帆耳侧,同云晓雾手上的力道不同,语气温柔得如同恋人间的呢喃。

连千帆没有说什么效忠的话,只是回抱云晓雾,神态与其说是忠诚,不如说是虔诚。

信徒永远不会背叛他的神明。

连千帆看不到太多东西,也不知道皇室内部的种种纠葛,他只是很明显感觉到公主过得并不开心,她并不如传闻中恣意洒脱。

殿下不像宫墙内肆意胡闹的“祸患”,倒像一只被迫乱飞的小鸟。

连千帆看不见云晓雾身上无形的枷锁,只是真切地心疼。

那番威胁后,云晓雾对连千帆不再设防。于是后者得以窥见她同云家,同朝臣的书信往来。

云家只道这个外孙女是潜龙,朝臣也只以为江湖上有一个见识不凡的天接公子。

天接云涛连晓雾,她这辈子的名声大概好不了了,可她还是舍不下这名字,她等不来送她扶摇九万里的东风,却也不甘就这样埋没。

朝臣以为天接公子在欲仕欲隐间徘徊,不过是在等那条终南捷径。心悬魏阙的人纵然身在江湖又能清高到哪里去,只是等一个机会罢了。

但其实,不过是一个完全没有机会的人在挣扎一个不算机会的机会罢了。

有她从中周旋,云家的名声和未来便得以保全。只要熬过这个皇帝,只要换一个明君,她云家的明君,一切便可拨云见日。

至于她自己的才华和抱负,能借天接公子的名头略展分毫便也够了。还能时不时给狗皇帝找点不痛快,已经很好了。

云晓雾骨子里和不愿造反的云家人没什么两样,这天下能不乱还是不乱的好,个人的得失和荣辱都是可以放在一旁的。

至多心里指着狗皇帝鼻子骂两句,至多偷偷给他添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