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小连同学今天脱单了吗(十一)(1 / 1)

纠结着各种乱七八糟的问题,连千帆敲定了自己的志愿。

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的等待和休闲时间,等录取结果,等纸质通知书上门,享受他一生只此一次的休闲时光。

很多原本普通的时刻会因为人们的期待而被赋予特殊的意义,比如签收录取通知书,比如翻开那几张寻常的纸。

明明除了必须本人当面签收,除了纸质好一点,和他以往收过的快递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朋友圈都是其他同学的开箱视频,但云晓雾和连千帆看了一眼被随意拆解的快递包装,后知后觉发现这个过程似乎有记录的必要。

拆都拆了,whatever。

何况虽然说是顶级学府,但录取通知书也就那样嘛,还没别的学校的立体通知书好看,他就算装也装不出惊喜的感觉。

只能说,他们两个人在某些事上确实莫名其妙心有灵犀。

比起这些,更重要的是当然争分夺秒地浪费光阴。

这是一段因为他们优异的成绩而无所遗憾也无所负累的时光,未来的压力还没到来,过去的沉重也暂时翻篇,在这样的时间里,空气都是自由的味道,除了恣意没有其他要求。

人生短短百年,从初生牛犊无处不可去到叹去日苦多有心无力也不过一晃眼的时间,而这其间从踏入校园起就挥别过往的为所欲为,开始进入赛场,开始被塞上排行榜,开始被全方位地审视和比较。

他们说三岁看老,也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一边叹江郎才尽,又叹伤仲永,无论哪一个阶段的失利都有前辈的模板可供批评参考,似乎除了一直领先没有别的选择。

你需光芒万丈,你需独占鳌头,你需一路顺风,方才可收获一个宽松的环境,一个旁人提起你来觉得无可指摘的声名。

然而即便如此,还有一句“不遭人嫉是庸才”紧相随属,纵然活成优秀的代名词,活成旁人眼中的榜样,也避不过恶意和中伤。

如果仅仅如此也就罢了,毕竟人不是为了旁人而活,没有人活在旁人的眼光里,但环境会影响个人自己的判断。

世界定义了优秀和正确,也自然衍生定义了低劣和错误,就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你也会发现平庸不是什么好词。

现如今的环境鼓励优秀和竞争,将成功的定义片面化为世俗的认可,平凡便成了罪过,仿佛不思进取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于是每个人都如西西弗斯一般推着石头往复在看似千差万别实则换汤不换药的道路上,以为终点是这段奔波艰辛的尽头,结果不过是另一段路程的。

勇攀高峰不懈追求当然是优秀的品质,但无法停止的路程是一种负担,个人向上的动力若非内驱而是外驱则步步勉强。但人心有限,受不得那么多勉强。如果长久以心为形役,连惆怅独悲都忘却,如何悟得何是何非,如何能等到“舟遥遥以轻飏”的时刻。

但这是整个社会的症结,个人并非“自免去职”就可顺心,只能随潮流向前,裹挟其中,麻木了便也不觉痛苦。又或者只要一直赢,人生就是花路就是坦途,就可春风得意,不必叹人力有穷时,不必发现原来我不过如此,不必去认其实个人一无可为。

然而当时刚刚高考完的少年还来不及思前想后,只是尽情肆意的放纵,享受这场昙花一现的自由。

这漫长的百年里,可以无所辜负地任性的时间无比短暂,不过寥寥几月。

云晓雾几乎是直接从社交平台上消失,老师都未必找得到人,何况同学,还是隔壁班的同学。

没错,就是指连千帆。

有些人表白难在鼓起勇气开口,有些人表白难在联系上被表白的对象。

在电子信号无法抵达的时刻,或许古老的媒介反而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

连千帆盯着那查完分后就灰了许久的头像,选择提笔写信。

线下寄信是一种在当代几乎被淘汰的沟通方式,线上邮件以其便捷代替了重要信息的交换,而即时通讯又代替了简单消息的传递。见不到面也无关紧要,不相接触也毫无影响。

效率成为说服一切的理由,而温度却在无人在意的角落逐渐流失。

手写信和电子邮件不同,面对面交谈和视频通话不同,但在效率面前均可让步。

但在爱情的逻辑里,效率从来不是最重要的指标,心意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