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太后(1 / 3)

加入书签

琪琪格恭敬的跪在地上,行三跪九叩的大礼。

"儿臣参见母后,母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说完,接过一旁侍女手中的托盘,高高举起。再道:

"愿太后娘娘长寿安康,多福多寿,圣体安康,万福金安,事事如意。"

清脆的声音,不高也不低,虽稚嫩却平稳,一点紧张害怕的感觉也没有。

"好孩子,起来吧。"大玉儿满脸笑意。

"苏沫儿,快去把你主子娘娘扶起来。"

因为礼节缩减的原因,行礼的地方在选在了慈宁宫的后寝宫。

因此琪琪格离主座只有三四步的距离。

熟悉的声音想起,让琪琪格忍不住抬起头来,

迎面看见一个神采飞扬的美妇正笑吟吟的看着她。

眉毛黑而粗,直直插入鬓角,显然并未修过,

一双美目虽不大,但眼珠很黑,闪闪发光。

鼻直口阔,下颚圆润,略显些男相,显得整个人不怒自威。

琪琪格不由惊愕了起来,原来年轻时候的太皇太后是这样的。

和记忆里虽威严但略显疲惫的太皇太后完全不一样。

老年的太皇太后脸上有着不少的皱纹,头起花白稀疏,神情温和慈祥,一如普通的老妇。

每天只在佛堂里诵经,念佛,闲暇时就侍弄花草,等闲不出慈宁宫。

琪琪格一边回忆过去,一边把手中的托盘递给等在一旁的苏沫儿。

这玉如意一交接过去去,就说明奉礼已成,仪式结束。

再恭敬的磕了一个头后,才起身走到太后身前。

"好孩子,难为你说了这么一大段吉祥话,费了不少心思吧。"

这是她第二次见琪琪格,上一次见面还是琪琪格姐妹俩刚进宫的时候,小娇娇怯怯的站在那,只会用蒙语回话。虽害怕却不忘护着身后更小的妹妹。

同明媚张扬的孟古青不同,那孩子自小就是哥哥的掌上明珠,稍微长大些又成了未来的皇后娘娘。

坐卧行走,一举一动。都是按母仪天下要求的。

那孩子也是争气,除了性子烈一些,德容言功这些都可为天下女子典范。

但福临看不到啊,他只看到孟古青的缺点。嫉妒与奢侈,这是一个皇后被废的原因吗?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无故废后,这是一个圣明天子会干的事情吗?

自己曾跟福临促膝长谈。掰开了,揉碎了讲。

你今天宣布降后为妃,明天科尔沁就人心浮动,漠北的蒙古一直虎视眈眈,要不是科尔沁为你守着,你以为你能坐稳这江山吗?

这北面有虎,伺机而动。

而南面也不安稳,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三人划去了西南大半部分,名义上是朝廷的异性藩王。但实际上呢,那就是小朝廷呀。

他们一直秣兵历马,只要咱们一时疏忽,随时可能反噬。

他们的忠心,你想都不要想。

再加上郑成功如今据守台湾,易守难攻,随时可以顺流而上,直逼天津,大沽。顷刻间就能打入北京城。

如今的朝廷是群狼环伺,四面受敌。经不得一点风吹草动。

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能这么大刀阔斧,要徐徐图之。

但福临听不进去呀。任然执意要废后。

谁让那是自己的儿子呢?

只能跟在后面擦屁股。

可以同意废后,但大清的下一任皇后只能出自科尔沁,只能是博尔济吉特氏。

这是自己最后的坚持。

两相拉扯之后,淖尔济一枝的两姐妹就突显了出来。

论身份,父亲淖尔济于顺治九年被封为镇国公,

论远近,祖父察罕同样是自己的亲哥哥。

论年龄,琪琪格比福临小六岁。

所以的一切都合适。

当初见时,这孩子就是一普通的蒙古小姑娘,敦厚善良。

那想到只来了几天,就能说出这么长的一串吉祥话,字正腔圆,一点口音都没有。

就连气质看起来也大气舒展起来,有那么一些母仪天下的风范了。

可见是下了功夫的。

大玉儿就喜欢这样认真的孩子。

看着年轻很多的太后娘娘,琪琪格有些不适应。因此并没有回话。

大玉儿略一思索,即改用蒙语说道:

"我忘了你听不懂,我说你很好,汉话说的很好,过几天会说的更好。"

意识到被误会了,琪琪格也没有解释,羞涩一笑用汉语回到道:

"谢谢皇额娘夸奖。"

"我能听的懂一些,但说不好。"

小琪琪格从小在蒙古长大,不会汉话是正常的,谁也能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